「假如可以再次健全,可能我只會想做一件好簡單的事,就是可以一手拖着老婆、另一手拖着或抱着女兒,享受簡單的家庭樂,就已經心滿意足。」因交通意外於15年前導致左手截肢的岑幸富(阿富)如此說。
截肢後經歷過7年「隱青」生活的岑幸富,於2009年開始加入香港傷健協會,起初工作只協助託管服務的日常運作,不過協會在工作期間給予不同的機會,令他得到多方面的嘗試,例如在活動做司儀等,從而建立起個人自信。阿富表示︰「對協會充滿好多的感情,我也視協會為自己的第2個家。2013年離開協會轉到外面工作時,我開始感受到外界工作的壓力,也令我回想起當年在協會工作時的溫馨感。」
「2015年我再次重返協會工作擔任活動助理,然後於2017年轉到協會旗下的社企作其他方面的嘗試。直到今年6月,我感到是時候再次出走,嘗試到外面發展了。」不過他仍經常參與傷健學院舉行的生命教育講座,推廣傷健共融。
經歷過哀傷,所以特別明白後天傷殘人士苦況的岑幸富,因緣際會下為參加寫作比賽而開始撰寫自己的故事,雖然最終未能得到冠軍而錯過了該次出書機會,不過岑幸富卻因聽到不少同路人因他的經歷而深受感動,所以最終決定自資出書,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幫助其他人走出困境。
「對於協會,我真的可謂有着相當多的感情,所以自己已決定將今次著作,《假如我再次健全》的部份收益作為捐款回饋協會。」回想起整個歷程的岑幸富如此說。
或許有人會問,首次撰寫自傳的岑幸富為何會以《假如我再次健全》作為書名。阿富表示︰「因為有一次我讀了一本外國書籍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》,見到它如何描述一個視障人士的故事後,當時就想,假如我也可以復原,我的生活又會如何呢?而另一次在學校分享完結後,其中一位同學過來問我:如果知道15年前會發生交通意外,你會否再坐上那輛出事的貨車?我當時想了一會就回答,我依然會上那輛車,因為截肢後一路以來獲得的東西相當多、相當珍貴。」
「所以當決定出書後,就以《假如我再次健全》作為書名,希望讓人在知道我的故事以後,一起想像假如我依然健全,我的生活到底會如何;或者我有這麼多經歷後,我依然能活在當下,做好當下的自己,我的生活又會如何,藉此希望讓讀者會有所思。」
阿富還補充說︰「以往香港甚少上肢需要截肢的人士,所以當時其實相當徬徨,更因而自卑地渡過七年。所以今次我希望透過這書幫助同路人,即使未能立刻解決他們心中的焦慮及困境,也希望能夠縮短他們頹廢的時間,盡快擺脫哀傷的心情。」
截肢後阿富結識了太太,擁有自己的家庭,並且開展了他的運動及音樂的路,三者現在都已成為「阿富」不可或缺的部分。不過向來重視家庭的阿富直言,家庭才是最重要的一環,他表示︰「因為家庭是我最大的動力,即使小提琴拉得再好、書寫得再好,自己都會記起初心,記起家人以往對自己是最大的支持。」
對於音樂及運動,阿富表示︰「因為自己35歲才開始學習拉小提琴,加上作為截肢者,拉小提琴並非追求音質,反而是希望藉以向外界展現毅力,並以音樂作為自己的眼或者腳,帶自己前往一個以往未曾接觸的領域。而運動則能為自己建立起自信,記得以往健全時一直都學不懂游泳,但數年前為了參加三項鐵人賽,竟然連游泳都學懂了。結合運動及音樂所建立的毅力和自信,我今天才會踏上成為作家的道路。」
寫作能讓人表達內心的感受,將自己的感情灌注於文字當中,而今次出書的經歷,亦令阿富寫出興趣。阿富現時已計劃出版第2本著作,希望他所寫的勵志故事,能繼續感動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