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假若没有参与义工服务,我可能仍然会像哑巴一样,不懂与人沟通。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从来都是双向的,所以义工服务不只是为帮助弱势社群,努力付出的义工其实同样都会有得着。患有先天大脑麻痹症、需以轮椅代步的冯茜蘅就从义工服务当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。因着每位受助者的一句「感谢」,令她找到力量,点燃起生命的光辉,成就今日活跃而外向的茜蘅。
茜蘅自小性格内向被动,不擅长说话,而且在加入香港伤健协会初期并不活跃,只会间中参与协会活动;但自从2012年获社工邀请参与协会的义工服务开始,茜蘅的性格和生活便渐渐起了变化。
「还记得第一次参与义工服务时,我是负责协助搜集无障碍设施的资料,但因为怕自己应付不来,也对那些资料不太有兴趣,所以当时就表示自己什么都不想试。但经过协会社工的鼓励和引导下,我总算完成了首次的义工服务。虽然是在社工的协助下完成,但完成的一刻我却感受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感。」茜蘅回忆说。
就是因为这份满足感,自那次开始,茜蘅便从起初的推三搪四,变得对义工服务充满兴趣。短短七年间,茜蘅参与过大大小小的义工服务,当中包括无障碍的巡查、轮椅体验活动、医院探访及担任协会活动司仪等,令茜蘅得到不少突破自己及增广见闻的机会,除了变得主动起来,她更因为在义工服务中跟不同人士接触,令内向的她也逐渐变得外向。
「医院探访是我近年最热爱的义工服务,因为透过探访活动让我能够学习与不同的人沟通。我记得有一次探访一位会『胡思乱想』的婆婆,她在探访期间曾误认我是她的女儿,所以我都要想办法去应对,之后她也会跟我和另一位义工分享家中的事。虽然交谈过程中我未必帮到她什么,但感觉可以让婆婆有一个欢乐的下午,总算有点意义,而且这些经历也可以改善自己的说话技巧及自信心。」
义工服务让茜蘅得到成长,亦让她得到不少的无形的「回报」。 「记得另外有一次我在协会的无障碍体验活动中担任义工导师,虽然这并不是我首次完成无障碍体验的介绍,但那次是我首次在完成活动后,有同学特别走到我旁边,亲口跟我说了一声「感谢」。当刻的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呢! 」茜蘅继续说:「而那一句感谢,好像在告诉我刚刚所做的令同学获益良多,也好像证明了我一直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别人认同一样。所以每当在义工服务中听到别人的感谢,都会令我产生动力,让我更期待往后的义工服务,继续成长。」
热衷义工服务的茜蘅与其他伤残人士一样,早已轮候入住院舍。面对入住院舍的日子渐近,茜蘅已开始从朋友口中探听院舍的生活情况,但也渐渐发现在义工生活上将会遇到的困难。
「从朋友口中探听过院舍对于舍友的出入有一定限制,只准许舍友于一星期内,除前往工作以外,只可以有限度的外出时间,而且时间亦有限制,因此我也开始担心自己会失去参与义工服务的机会。」虽然有不少的忧虑,但茜蘅亦表示明白父母因年纪渐长,担忧将来未必能够照顾女儿,所以她愿意继续轮候院舍。但义工服务始终是茜蘅人生的重点,所以她也决定要把握光阴,一有空间便积极参与,贡献自己的时间为社会服务。
借着微不足道的付出,令茜蘅找到人生的满足。假如她从来没有参与义工服务,相信茜蘅仍然是昔日的茜蘅。义工服务的真意就是希望大众能够以些微的力量,积聚成为大能量,帮助他人,贡献社会。相信未来茜蘅还会继续积极参与义工服务,与更多人彼此燃亮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