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一家人嘛,就是要照顧大家,珍惜每個相處的時光。」獲得東區及灣仔區康復服務協調委員會頒發照顧者嘉許的月芬,道出了自己的心聲。
月芬與志成兩姊弟在十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和第九,年齡只相差一年。小時候家裡十分熱鬧,直至兄姊長大成家立室,逐漸剩下媽媽、月芬以及志成幾位同住。「志成三歲時發高燒而導致腦膜炎,後來經評定為輕度智障,智商有如一個8-10歲的小朋友。他自小較少外出,因為媽媽怕他認不得路走失。」月芬記得弟弟在家裡常常望著窗外的街景,渴望出外的心不言而喻。
自從媽媽三十年前中風抱恙後,月芬便擔起了主要照顧弟弟志成的職責。月芬和姊姊分工,上午由姊姊幫忙照顧媽媽和弟弟,月芬中午下班後接力,讓姊姊回家照顧小孩。「弟弟兒時讀過特殊學校幾個月,後來跟不上未有繼續,故大部份時間留在家裡,與人溝通和認字上也較弱。試過在街上走失,結果要報警尋人,幸好我有幫他準備好隨身的身份證副本。」有時志成鬧情緒,月芬會一邊按捺自己的情緒,一邊好好勸導他。為了讓弟弟學習自理生活,月芬會讓他幫忙做家務,有時弟弟做家務做得不夠好,月芬也會幫手「執手尾」。作為照顧者,覺得吃力嗎?月芬輕描淡寫地說道:「既然是家人,自然有責任去照顧他,最緊要有愛心和耐性。」會有難以忍耐的時刻嗎?月芬表示,「相嗌唔好口」,如果自己也有情緒,會先讓自己冷靜一下,提醒自己不要衝口而出,傷害摯親的感情。溫文的月芬內心十分堅強,多年來一直一步步幫助志成,使他慢慢掌握自理的能力,不再是只留在家裡,怕被走失的弟弟。
廿多年前,透過其他機構的社工轉介,志成開始在庇護工場上班,後來更在主題樂園中找到兼職工作。為讓弟弟可以記認上班的路、學懂乘搭巴士,月芬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與他一同熟習上班下班的路。當年未有八達通,付車費也較為不便,月芬會為志成準備好來回車程所需的零錢,以及在職員飯堂吃午飯的錢,讓志成可以順利自己搭車返工及下班回家。「當時他第一次出糧非常開心,主動提出落街請我食飯,我記得那次他請我食雞髀。」月芬笑著說。對她來說,「照顧」是彼此手足之情的體現。
十多年前,月芬透過朋友介紹認識香港傷健協會,不時會參加港島傷健中心的活動。「在中心參與不同的旅行和活動也挺開心,玩下遊戲學下新事物。」事實上,月芬喜愛接觸新事物,常常會和志成到外地旅遊,增廣見聞。多年來旅行拍下的照片中,可以看到兩姊弟燦爛的笑容。近年由於疫情,兩人無法外遊,月芬也因身體的痛症而退休,但她仍然定期乘車到港島傷健中心參與照顧者活動,「最近也學了很多東西,例如製作香熏護膚品、藍曬、和諧粉彩……」港島傷健中心每月均會舉辦不同主題的照顧者活動,讓他們從中調劑身心、舒緩壓力。中心亦會不時在假日舉辦戶外活動,月芬和志成也會參與。曾經在活動中,月芬因腳痛而行動較不便,志成也會陪著她慢慢步行。兩個緩步的背影,讓人一時分不清誰是照顧者,誰是被照顧。在月芬多年來愛與耐性的灌溉下,志成雖然未必完全獨立,但也愈來愈懂得付出和關懷身邊人,與人相處。而志成每一次的進步及快樂,月芬也一一記住,包括分享出糧的喜悅、踏上萬里長城時的滿足、在日本吃拉麵和壽司時的興奮等。
去年11月,月芬於東區及灣仔區康復服務協調委員會 2021 照顧者加油站康復服務照顧者嘉許禮上獲得照顧者嘉許,更在台上分享自己照顧弟弟的經歷,鼓勵同路人積極面對。「近年自己有坐骨神經痛、脊柱退化等,體力開始下降,也要為志成的未來打算,申請宿舍,希望他日後在我無能力照顧他時,也有適合他的地方居住,有人幫忙照顧他。」月芬表示,的確會不捨得,但為了弟弟的未來著想,也要提早準備好,也和志成一同去參觀過宿舍,讓志成仍在輪候的期間事先有心理準備,日後慢慢適應生活。與月芬一同在台上分享的港島傷健中心羅姑娘希望,月芬的分享可以成為照顧者的鼓勵,以耐心和愛心與家人相處,珍惜每一刻的時光。